近日,据媒体潮新闻报道
浙江台州的小勇(化名)
一家三口都被诊断出尿毒症,
简直是晴天霹雳。
兄弟俩先后中招尿毒症
五六年前
当时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勇
一次回家上完厕所忘了冲
恰好被妈妈看到
马桶里泛着迟迟不散的泡沫
让妈妈心中咯噔一下
想起自己和小勇的哥哥都有肾病
她赶紧询问小勇,尿液出现这样的情况多久了,小勇称“大概一两个月前就开始有这种情况了”。妈妈马上给班主任打电话请假,第二天领着他就去了当地医院。
尿检结果显示,小勇存在血尿和蛋白尿,经过一系列的对症治疗后,小勇出院了。结果一年后泡沫尿又出现了,经过一系列的检查,小勇被诊断为“慢性肾炎”。
自此,小勇被每天都要服药,也与很多食物、运动无缘。战战兢兢生活了两年,虽然两兄弟都在定期复查,但哥哥的病情却进展更加迅猛,才短短一年,哥哥的血清肌酐升到了550+μmol/L(儿童的正常肌酐值,在20μmol/L~50μmol/L之间),肾功能在短时间之内严重受损,他很快被转至浙大一院,检查结果提示已是终末期肾病,也就是“尿毒症”,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接受肾移植或者接受长期透析治疗。
兄弟俩确证罕见遗传病:
Alport综合征
哥哥才15岁,怎么就已经是尿毒症了?
“你家还有其他人有慢性肾脏病吗?”接诊的肾脏病中心主任医师问。
“我和他的弟弟都是。”小勇妈妈说,结合患者一家的发病状况,这让接诊医生高度怀疑一类会伴随基因遗传的肾脏病——Alport综合征。
基因检测结果证实了弟弟和哥哥都是X连锁型的Alport综合征。医生解释:“Alport综合征是一种罕见遗传病,以持续性肾小球源性血尿、蛋白尿以及进行性的肾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,部分患者合并神经感音性耳聋、眼部病变等肾外表现。部分Alport综合征患者会进展至终末期肾病,需要透析或者移植来延续生命。”
像两兄弟这样的男性X连锁型的Alport综合征患者,大多数在青壮年时期都会进入尿毒症阶段。
不幸中的万幸,Alport综合征患者接受肾移植后预后较好,因为新的移植肾本身不会发生Alport综合征,通过口服抗排斥药物和定期的随访监测,可以维持稳定的肾功能。
哥哥和弟弟先后在浙大一院肾脏病中心接受了肾移植,他们将带着捐献者家庭的希望继续完成学业,努力生活。而妈妈仍在定期接受腹膜透析,等待肾源中。
Alport综合征的早期症状不典型
儿童容易漏诊
“这类遗传性肾脏病有多种遗传方式,最常见的就是像这对兄弟一样,X连锁的显性遗传,男女均可患病,而且男性往往病情更重。”医生表示,“所谓X连锁,即男性患者的女儿都将发病,儿子都正常,没有父传子现象;而女性患者的子女,无论男女都将有50%的概率发病。另外Alport综合征也可能存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方式。”
肾脏病中心副主任(主持工作)、主任医师王仁定提醒,Alport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常常不典型,包括血尿、蛋白尿、进行性肾功能减退、听力障碍、眼部病变等,但对于儿童来说十分容易漏诊。
所以对于存在家族聚集情况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,从而能够通过早期药物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,延缓终末期肾病的到来。也可评估家族成员风险,从而利用辅助生殖技术规避相关基因缺陷。
这些症状
可能是肾的“求救信号”
保护好肾脏,不妨建立自己的个人肾脏档案,主要包括尿常规、肾功能、泌尿系B超这三个指标。
· 尿常规主要看尿比重、血尿及蛋白尿;
· 肾功能主要是血肌酐及尿素氮;
· 肾脏B超主要反映肾脏大小,形态及有无梗阻积水等。
以上三方面任何一项结果显示有异常,需要及时到肾科专科医师处就诊,明确肾脏有无受损以及引发受损的原因,予以正确及时的治疗。
普通人尤其是步入中年后,建议最好每1~2年做检查,更新“肾脏档案”,以便及早发现问题。
已经出现肾损害的患者,应定期到肾科门诊随访,1~3个月最好查一下尿常规、肾功能,半年查一次泌尿系B超。
在做好定期检查的同时,也要留意异常症状。如果肾脏出现“故障”,通常会有这些“预警”:
浮肿:身体浮肿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。不同患者的浮肿现象或轻或重,轻者可能会在早晨出现脸颊、眼部的浮肿,重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浮肿现象。
血尿、蛋白尿(泡沫尿):蛋白尿是指尿化验中尿蛋白阳性。表现为:患者尿中常见泡沫增多,以较小的泡沫为主,久久不能散去。
血肌酐升高:血肌酐是检验肾功能的一个指标,它的升高就意味着肾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。
食欲不振:若患了肾病,体内毒素排泄不畅,也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。
贫血: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将近50%的肾脏病起病隐匿,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。
但随着疾病发展,还是有迹可循,如留心观察有没有以下症状: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疲劳、乏力,容易骨折和骨痛等。
来源:潮新闻、广州日报此前报道股票配资门户平台社区
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